快速导航×

名师风采

冯双白发布时间:2022-08-19 14:53 浏览:
冯双白,男,汉族,1954年出生,艺术学博士、中共党员,研究员。著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编剧、大型晚会策划人和撰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届主席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冯双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54年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职业
舞蹈理论家

出生地
吉林省长春市

代表作品
《水浒》、《玉鸟》、《风中少林》、《花木兰》

目录
1人物履历
2人物简介
3从事工作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履历
1954年,冯双白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0年他进入全国第一届高等院校美学教师进修班学习,由于受到朱光潜先生"不通一艺莫论艺"的影响,于1982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舞蹈史论系,深入探讨研究这一课题。1985年获硕士学位,继而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

2015年11月19日,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冯双白为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届主席 。

2021年2月2日,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冯双白为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届主席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冯双白,男,汉族,1954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艺术学博士,共产党员,研究员。现任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知名舞蹈理论家和评论家、编剧、大型晚会策划人和撰稿人。出版《新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舞蹈史》、《中国当代舞蹈史纲》等多部有影响的舞蹈学术著作,其中《图说中国古代舞蹈史》获得2003年度中国优秀文艺图书奖,发表《以现代舞的名义》、《向民间舞蹈学习的三次高潮》等论文和评论文章。广泛参与艺术创作实践,先后创作了《咕哩美》、《花木兰》等多部舞剧、舞蹈诗作品,其中《咕哩美》获得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精神文明建设奖",作为总撰稿参与策划了宁波国际服装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大型综艺活动,曾获得广电部颁发的"星光奖"一等奖。2008年作为政协委员,参加第11界全国政协会议。

历任北京舞蹈学院《艺术概论》课教师、《舞蹈艺术》副主编等。先后创作了《咕哩美》、《妈勒访天边》、《水浒》、《玉鸟》、《风中少林》、《花木兰》、《舞台姐妹》多部舞剧,作为策划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的开播,并多次担任"CCTV电视舞蹈大赛" 综合素质评委。写作并出版了多部舞蹈学术著作,其中《新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舞蹈史》、《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纲》、《怎样欣赏舞蹈》等以及与人合作的《中国舞剧史纲》、《图说中国古代舞蹈史》等,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曾经出访联邦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埃及和香港、澳门地区,参加国际舞蹈学术活动并发表论文和嘉宾专题报告,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

折叠编辑本段从事工作
折叠主要研究
长期以来,冯双白从事中国古代乐舞思想史、近现代舞蹈史、当代舞蹈史及艺术思潮、舞蹈应用理论的研究工作。他撰写的《先秦乐舞思想述略》、《白居易诗文中的乐舞观初探》、《略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向民间舞蹈学习的三次高潮》、《中国舞蹈与观众》、《平民的欢乐--从北京地区民俗舞蹈的发展看舞蹈在现今社会中的价值》等学术论文,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并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发表。

冯双白高度重视基础史论的学习和研究,并科学地将舞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走个性化的舞蹈研究道路。他在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华艺术通史》中,担任《五代宋辽金夏舞蹈史》和《清代舞蹈史》的撰稿人,在《中国艺术史》中担任《宋辽金西夏舞蹈史》的作者,并在全国重点图书《中华文明史》中担任有关先秦乐舞思想章节的写作工作。他主持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舞蹈资料丛书》的编撰工作,担任主编之一及撰稿人,填补了国内舞蹈基础研究资料的空白。他独立或合作出版的学术专著12部,完成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科研电视片4部,民俗电视纪录片13部,编创大型舞剧及舞蹈诗7部,为中央电视台、国家教委、宁波市政府等单位创作大型综艺晚会15部。

2011冯双白为大连舞蹈高级论坛做讲座,在现代博物馆举办。讲座中,冯双白先生对大连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及专业舞蹈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折叠舞蹈创造
冯双白还长期研究并追踪当代舞蹈创作的思潮及走向,针对中外舞蹈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他撰写了大量的舞蹈评论文章。在史论研究中,他高度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多次在春节期间深入北京地区的农村考察民间艺术活动,并相继考察、研究了新疆维吾尔族、海南黎族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特色。自1998年以来,他长期深入青藏高原地区,考察藏族、土族、撒拉族的民俗舞蹈和风情,并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作了深入的学术研究。

在舞蹈研究工作中,冯双白意识到,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急需理论性指导,但舞蹈界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为此,他积极参与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担任了大型舞蹈诗《咕哩美》、大型舞剧《妈勒访天边》、《托起明天的太阳》舞蹈晚会,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中国文艺》"舞坛流韵"专栏节目,2000年中央电视台首届电视舞蹈大赛等的编剧、总策划、总撰稿,获得了高度的赞誉和奖励。

多年来,冯双白积极参与舞蹈界重要的文化活动,并在全国许多省区进行舞蹈讲学。在全国各类舞蹈大赛中担任评委,为中国舞蹈事业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为中国舞蹈的普及和电视艺术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折叠综艺节目
天天向上2011041

人物故事

冯双白对舞蹈的兴趣始自他10多岁在某生产建设兵团宣传队工作,那时的他经常参加文工团的演出,既跳舞,又排节目,热情满满。可在那个物质匮乏,连看小说都要排队的年代,特别爱看书的冯双白视力直线下降,不得不戴起了近视眼镜。

对于需要用眼睛说话的舞蹈演员来说,这显然是"致命伤"。一位舞蹈老师到兵团培训时的话,让冯双白备受打击,"冯双白啊,你看你那双眼睛,本来长得就不大,又没神,近视眼戴眼镜,时间长了后,眼球会突出……你还跳舞呢,一边呆着去吧!"

自尊心严重受损的冯双白从此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搞舞蹈了!

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逃离舞蹈分配时,不愿去北京舞蹈学院任教,最后因为服从安排不得不去;"不知为何"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之后成为一名研究员,后来又当了所长,然后又调到中国舞蹈协会……

"很奇怪,我一直想逃开舞蹈,可一直就逃不开,冥冥之中有一只手把我往那条路上推,推到现在呢,谁再想拿别的行当跟我换舞蹈这个行业,我绝对不跟他换,为什么呢?因为舞蹈太有魅力了!"冯双白动情地说。
上一篇:慕容佳馨 下一篇:吴心怡
Copyright © 2019~2029 鬼步舞培训网 版权所有
首页 菜单 联系 电话